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修订后的非经常性损益认定标准,对相关项目进行了更详细和更明确的界定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将有助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和披露,遏制利润操控,提高信息披露质量,投资者也可更好地看清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。
在2001年的标准中,列有6类应包括在非经常性损益中的项目和4类可能包括在内的项目,修订后的标准则列出14类应计项目,不再设可能包括类的项目。短期投资收益、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、资产置换损益、债务重组损益等成为新设的重要项目,而如委托投资损益、资金占用费等项目也由原来的可能包括类的项目转为应计项目。
多位会计专家表示,这一规定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,保护投资者利益有重要意义。事实上,非经常性损益在几乎所有上市公司报表中都存在,对于不少公司,这一项目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据统计,在2003年4月30日前公布年报的717家沪市公司中,仅有8家未发生非经常性损益,而有26家公司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将由盈变亏。统计数据还显示,2000年以来,非经常性损益对两市三成多公司的净利润有超过10%的影响,对一成多公司有超过50%的影响。上海财大会计学教授蒋义宏指出,由于经常项目严重亏损,缺乏利润操纵的空间,所以非经常项目是亏损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对象,这导致亏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比例显著大于其他上市公司。
近年来管理层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盈利作为发行新股、再融资及ST公司摘帽的考核条件之后,一些上市公司主业发展乏术,却在非经常性项目上动脑筋。
针对摘帽条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也应为正的要求,一些ST公司将本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资产减值准备、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等作为加回项目纳入计算,从而保证在扣除经处理的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利润仍为正。还有一些ST公司则在往年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,又在当年转回大笔减值准备,并以2001年标准未规定为由直接纳入经常收益。在修订后的界定标准下,这些粉饰报表的手法将行不通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修订后的标准特别要求,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关注,并对其真实性、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,这无疑将对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起到促进作用。
财务专家清议还表示,对于哪些该算非经常性损益项目,难以对其进行穷举,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实质性判断应当是根本的办法。除中介机构以外,包括媒体、专业人士在内的市场各方力量应积极对上市公司展开监督,共同推动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
会计专家认为:证监会新标准将力遏利润操控
- 发表评论
- 我要纠错